7月10日,“藍盾轉債”正式進入退市整理期,為國內首只步入退市整理期的可轉債,證券簡稱變更為“藍盾轉退”。退市整理期首日無漲跌停板限制,“藍盾轉退”上演“過山車”行情,上午和下午分別因較開盤價上漲、下跌超30%觸發(fā)臨時停牌。
接受采訪的專家認為,預計后續(xù)“藍盾轉退”將延續(xù)大幅波動,且存在違約風險,建議持債投資者盡早賣出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退市整理期首日跌幅超70%
因觸及財務類強制退市指標,*ST藍盾6月30日公告稱,收到深交所終止上市決定,公司股票及可轉債于7月10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,退市整理期為15個交易日,預計最后交易日為7月28日,最后交易日轉債簡稱為“Z藍轉退”。退市整理期結束后,深交所將對公司股票及可轉換公司債券予以摘牌,公司股票和可轉債同日進入退市板塊掛牌轉讓。
實際上,在今年4月25日*ST藍盾披露2022年年報后,“藍盾轉債”和*ST藍盾就于4月26日開市起停牌。停牌前“藍盾轉債”報153.001元/張。根據(jù)規(guī)定,可轉債進入退市整理期首日無漲跌幅限制,次日起漲跌幅限制比例為20%。
7月10日,“藍盾轉退”開盤報50.01元/張,大跌超67%,此后突然拉升較開盤價上漲達到或超過30%,觸發(fā)臨時停牌,但復牌后“藍盾轉退”震蕩走低,當日下午又因成交價較開盤價首次下跌達到或超過30%,再次觸發(fā)臨時停牌。當日收盤“藍盾轉退”報35.593元/張,跌幅76.74%。
“目前‘藍盾轉退’余額大約1億元,規(guī)模較小,退市整理期首日存在資金的博弈行為,因此價格波動較大,這也符合轉債市場中小規(guī)模個券易被炒作的特點。預計后續(xù)‘藍盾轉退’價格將逐漸回歸合理中樞,風險較高。”中信證券首席經(jīng)濟學家明明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。
中原證券策略分析師周建華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,“藍盾轉退”退市整理期首日大幅下跌說明多數(shù)投資者大量拋售,規(guī)避退市風險;不過由于轉債的交易機制是T+0,部分短線交易資金可能想通過日內交易博取價差,日內波動較大。
從深交所公布其當日買入、賣出金額最大的五家會員證券營業(yè)部(或交易單元)來看,4個券商營業(yè)部(或分公司)同時進入當日的買入金額和賣出金額前五榜單,投資者日內交易頻繁。
對于后續(xù)走勢,周建華認為,“藍盾轉退”的市場價格不到面值的一半,投資高收益?zhèn)耐顿Y者可能會用少量資金押注該債券最終能實現(xiàn)兌付,預計后續(xù)“藍盾轉退”價格會持續(xù)低迷,但日內波動會比較大。
違約風險高懸
8月份,“藍盾轉退”將面臨第五年利息支付,但從公司公告來看,“藍盾轉債”大概率將違約。截至6月底,“藍盾轉退”還有999948張,剩余可轉債金額為9999.48萬元。截至今年一季度末,公司貨幣資金僅5191.2萬元。公司稱,結合公司目前的資金狀況,公司預計可轉債2023年付息事項(第五年利息,票面利率為1.8%)存在違約風險。如果到期不能支付,將正式打破可轉債30年“零違約”歷史。
“退市整理期,持有‘藍盾轉債’的投資者最好的退出方式是盡快在二級市場上賣出清倉,減小損失。轉股退出或進入退市板塊掛牌轉讓可操作性較差,等待到期清償機會成本較高,這些均不是最優(yōu)策略?!泵髅鞅硎?。
今年6月份,深交所發(fā)布《關于完善可轉換公司債券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事項的通知》,新增“可轉債退市整理期”對個人投資者投資的門檻要求,個人投資者參與退市整理期的可轉債需要滿足“2年經(jīng)驗+50萬元資產”的要求。
周建華建議,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,不建議參與此類交易,持債的個人投資者可以根據(jù)自身倉位情況選擇止損。
轉債市場生態(tài)有所改變
除“藍盾轉債”之外,觸及退市情形的還有“搜特轉債”。此前,*ST搜特因連續(xù)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1元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,公司于5月29日收到深交所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。交易類強制退市的股票和可轉債無退市整理期,交易所下發(fā)正式終止上市決定書后,公司股票和可轉債將直接摘牌。
隨著可轉債強制退市的出現(xiàn),市場生態(tài)正逐漸發(fā)生改變。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截至7月10日,除了上述將強制退市的“藍盾轉退”和“搜特轉債”,還有15只可轉債收盤價低于面值,較今年年初明顯增多。
市場人士預計,未來因正股強制退市而被強制退市的可轉債數(shù)量將增多,可轉債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也將隨之發(fā)生變化。
明明表示,從一級市場來看,全面注冊制下可轉債的發(fā)行條件優(yōu)化,強制退市增多,可能使得評級較低、公司財務質量一般的可轉債在上市首日定價中樞下移。從二級市場來看,強制退市和違約的可能出現(xiàn),將導致傳統(tǒng)的低價策略和“雙低策略”失效,弱化債底支撐,可轉債擇券也到了需要考慮信用風險的時代。建議投資者盡量規(guī)避具有信用風險的低評級、小規(guī)模個券,特別是退市風險極高的個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