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7月份就有3個劇組在這屋里‘拍電影’了,這些年輕伢們經常拍到半夜?!弊≡谖錆h黃陂雙泉村大余灣、已經74歲的李鳳蘭婆婆從未想過,自己居住了半輩子的老屋,竟會被那么多“拍電影的”踏破門檻。
她嘴里所說的“拍電影的”,并非傳統(tǒng)影視拍攝團隊,而是正站在風口上的短劇劇組。
(相關資料圖)
大余灣景區(qū)總經理盧千告訴記者,近年來,這座擁有6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,正成為爆款短劇創(chuàng)作的熱門取景地。李婆婆家的熱鬧拍攝場景,在古村里經??梢姟6c新潮短劇的奇妙相遇,也讓古村煥發(fā)出新的活力。厚重的文化歷史和美麗的田園風光,也借助短劇風口、流量浪潮,走在了出圈的路上。
爆款劇組扎堆的大余灣古村,是黃陂文旅轉變思路、創(chuàng)新業(yè)態(tài)推出的文旅新品、打造的特色旅游目的地。7月30日,在黃陂區(qū)“木蘭游”星光之夜啟幕儀式上,圍繞“古村+短劇”的獨特組合,“大余灣短劇拍攝基地”也作為“新銳尚品”之一,正式宣布“出道”。
【1】老屋成片場:一月入駐3劇組,單日場租最高千元
李鳳蘭與拍電影的結緣,還是在她年輕的時候?!坝幸徊侩娪霸邳S陂拍攝,我和街坊鄰居被叫去當演員。那時很害羞,使勁躲著鏡頭?!崩铠P蘭回憶起那次“從影經歷”,依然難掩內心欣喜。
她沒有想到的是,50多年后,自己現(xiàn)在居住的老屋,竟然成了熱鬧的片場。并且,到她屋里拍短劇的團隊,一茬接一茬。
“很驕傲,真沒想到,他們竟然看中我這個老房子?!崩铠P蘭告訴記者,幾年前,便有影視劇組陸續(xù)到古村取景,自家的老房子,也成為很多劇組青睞的拍攝場景。
一名曾在這里取景的劇組負責人告訴記者,“我們租用的房子,要寬敞、有窗戶、格局通透,以便于打光和演員走位?!崩钇牌偶业睦戏孔樱『梅蠈ε臄z場景的需求。
事實上,在大余灣古村,類似的取景地還有很多,劇組可以根據拍攝需求,非常便利地找到合適的拍攝場景。古色古香的村莊、原汁原味的民居,大余灣古村對于劇組而言,就是十分優(yōu)質的天然片場。
劇組的到來,不僅給獨居在家的李婆婆生活里帶來了熱鬧和生氣,更是帶來了可觀的收入。李鳳蘭告訴記者,7月份就已經有3個劇組在她的老屋拍短劇,給她的場地租賃費按天結算,每天500元-1000元不等。
“那些拍電影的,都是年輕人。頂著太陽拍,吃飯還得輪流來?!崩钇牌畔矚g熱鬧,也心疼這些年輕人。她說,劇組有時拍到凌晨一兩點,自己也并不覺得受到打擾。
問及看著劇組在她的老屋拍戲,會不會想過把參演短劇的癮?李鳳蘭告訴記者,雖然年老了還是害羞怕上鏡,但如果有機會,也想嘗試嘗試。
【2】景區(qū)淡季不淡:六百年古村成短劇熱門取景地
暑期,正是各大景區(qū)的旺季??蓪τ诖笥酁彻糯寰皡^(qū)來說,卻是一年中相對的淡季。
春天的油菜花海、豐收時節(jié)的曬秋、春節(jié)前后的民俗表演……暑期天氣熱,大余灣景區(qū)又缺少水上、避暑項目,客流卷不過其他景區(qū)。
如何填補這一空檔且避免同質化競爭?短劇劇組的扎堆青睞,為大余灣古村提供了“破題出圈”的新思路。
“古村里沒有任何現(xiàn)代游樂設施,不用擔心穿幫,所有建筑和景觀都是原本就存在的,老房子、舊墻壁、自然生長的草木,都是傳統(tǒng)村落的真實面貌?!本皡^(qū)的褚經理告訴記者,這里還有“春種油菜,夏長稻谷,秋日豐收”的農耕實景,劇組可以一站式拍攝到完整的鄉(xiāng)村四季場景。
據了解,去年高峰期,古村一周內進場和預備進場的拍攝團隊達到了5組,每組50人~100人。他們將村里的老屋、古樹、小徑間作為拍攝取景地,眾多古裝劇、年代劇和“穿越”故事在這里誕生。
今年7月,《村妻》劇組的豪車剛開走,《搜劇》的道具還在村中掛著,《荒年》劇組又帶來了破衣草帽,準備進駐。兩天后,古村廣場上又搭建起全新的燈光和道具?!痘哪辍饭ぷ魅藛T還沒完全離開,《驚天》劇組的置景團隊已經開始交談布景細節(jié)。
面對紛至沓來的短劇劇組,景區(qū)負責人盧千也是始料未及。“沒想到這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村,會因為影視劇而煥發(fā)活力?!北R千告訴記者,短劇拍攝在大余灣的火爆,很好地彌補了古村淡季的缺口,也為大余灣景區(qū)打開了差異化發(fā)展的道路。
【3】劇組的寶藏取景地:去橫店拍攝,成本是武漢的1.5倍
大余灣何以成為短劇拍攝的熱門取景地?制片人王立(化名)告訴記者,這主要源于當前短劇市場對“80年代懷舊題材”的追捧,尤其是“穿越”“重生”短劇異常受歡迎,時間背景多在20世紀60-80年代。大余灣古村恰好因未經歷大規(guī)模改造,完整保留了20世紀建筑的原始風貌,與短劇的背景年代設定高度契合,這使其成為熱門取景地。
實際上,早在八年前,王立就曾帶團隊去過黃陂大余灣古村。彼時,微短劇還未風靡全國,他偶然在社交平臺被大余灣的“年代感”吸引,于是多次去這里拍短視頻。他說,“那時就覺得這種資源在武漢很稀缺,真沒想到現(xiàn)在被挖掘出來了?!?/p>
作為資深影視從業(yè)者,王立認為大余灣古村就是優(yōu)質的天然片場,且與許多人工打造的場景相比,有著獨特的優(yōu)勢,也更有性價比。
“人工制造的影棚,和經過歲月沉淀的實景有很大區(qū)別。當初它被建造的時候,并非專門用于場景建設,而是真的有人在這里世世代代生活?!彼硎荆笥酁尘皡^(qū)現(xiàn)在還有村民真實的生活氣息,可以增加影視作品的歷史厚重感和真實感。
同樣重要的是,與橫店等取景地相比,大余灣這個天然片場,對于湖北本地及周邊影視團隊而言,還極大地節(jié)省了成本、提高了效率。王立告訴記者,“我們去橫店拍攝,成本會是武漢的1.5倍。除了劇組人員的差旅、住宿費,場景搭建的造價也會更高?!?/p>
從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村、休閑旅游景區(qū),到成為業(yè)內流傳的“拍攝基地”,有人表示,期待大余灣再造一個“短劇版橫店”。
王立認為,如果大余灣能完善影視業(yè)態(tài),將形成顯著競爭力。
【4】文旅“破圈”新解法:站在短劇風口,打造短劇版“橫店”
無意中站上了短劇的風口,讓大余灣景區(qū)找到了文旅“破題出圈”的新解法。
為了完善古村的影視業(yè)態(tài),大余灣景區(qū)成立了“影視協(xié)拍工作組”,為劇組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和保障。目前,古村已建立百人村民演員庫,團隊還可協(xié)助劇組招募演員。同時免費提供全方位后勤服務,協(xié)調人員的衣食住行、物資供應,租借和尋找道具等。
“劇組經常凌晨收工,我們酒店無條件幫他們提行李。他們早上五點起床,我們的后勤團隊也提早開工,五點準時送早餐?!本皡^(qū)褚經理稱。
景區(qū)總經理盧千告訴記者,“大余灣有天然基礎,現(xiàn)在還有專業(yè)團隊為劇組提供優(yōu)質服務,未來才能走長走遠?!北R千表示,古村的影視業(yè)態(tài)會越來越豐富。目前景區(qū)的配套設施完善,可以同時接待10個劇組,承載力還在不斷提升。
盡管短劇劇組扎堆涌入,但景區(qū)保護古村落文化的初心卻未松動。大余灣景區(qū)褚經理告訴記者,起初涌入大余灣的拍攝團隊五花八門,不乏鄉(xiāng)村詐尸、驚悚靈異等主題視頻的拍攝。為維護古村落的文化風貌,景區(qū)2021年起開始規(guī)范影視拍攝業(yè)務,嚴格把控影視題材。
對于短劇給古村帶來的新氣象,研究和關注大余灣古村10余年的武漢市社科院文化與歷史所助理研究員莫晸告訴記者,大余灣意外搭上現(xiàn)代影視產業(yè)快車時,她非常意外和驚喜,看似是意外走紅,實則情理之中。她認為,“大余灣作為傳承下來的古村落,被保護得很好。這里留有每個時代的生活痕跡,是個‘活著’的古村?!倍虅〉那嗖A,讓大余灣可以成為一個零加工的天然片場,其成本優(yōu)勢是任何人工基地無法比擬的。
莫晸建議,要充分利用好古村的優(yōu)勢,景區(qū)需加強對原有場景的復原,并挖掘展示其文化內涵,以提供更豐富的場景選擇。她認為,依托其活態(tài)古村落的特性,大余灣發(fā)展影視業(yè)態(tài)前景廣闊,但其核心價值仍在于文化傳承與活態(tài)展示。
如今,淡季里熱鬧起來的大余灣古村,短劇劇組走馬燈般忙碌取景,景區(qū)也在為打造短劇拍攝基地謀劃布局提升服務水平。而像李鳳蘭婆婆這樣、生活在古村里的居民們,除了迎來送往不同的劇組、獲得可觀的收入,還能在閑暇之余,在短劇里刷到自己熟悉的古村和身處其中的生活場景。
“飯要一口口吃,路要一步步走,業(yè)務也需要一點點發(fā)展”,大余灣景區(qū)總經理盧千認為,無論是業(yè)態(tài)規(guī)模還是細分服務,景區(qū)還遠遠不夠與橫店對標,“我們目前就是利用旅游淡季,拿出最優(yōu)厚的價格、服務好每一個來這里的劇組?!?/p>
黃陂區(qū)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下一步黃陂將會不斷創(chuàng)新文旅業(yè)態(tài),全力支持大余灣差異化發(fā)展,關注并指導景區(qū)建設短劇拍攝基地,在宣傳和推廣上不遺余力,同時還將聯(lián)動木蘭系列景區(qū)“抱團”發(fā)展,擦亮“木蘭游”金字招牌。
記者:曾怡婷 王晶 杜文添 通訊員:黃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