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南宋詩人陸游用“農家農家樂復樂”描述四川省岳池縣農家之樂時,或許不曾想到,800余年后,誕生于農家的岳池曲藝,將把這份來自中國農家的歡樂帶向世界。
曲藝是中華民族各種說唱藝術的統稱,它是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發(fā)展演變形成的一種獨特藝術形式。
記者25日從四川省政府新聞辦在成都舉行的“萬千氣象看四川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(fā)展”系列主題新聞發(fā)布會岳池專場獲悉,作為中國西部首個“曲藝之鄉(xiāng)”,“農忙耕種,農閑聽曲”成為岳池農家獨特風景。在數代曲藝工作者的奮斗下,岳池曲藝正“圈粉”全球。
2024年,岳池曲藝《八月桂花香》在岳池一鄉(xiāng)村表演?!≡莱乜h委宣傳部供圖
“曲藝無論如何發(fā)展,它的根永遠都在農家,在鄉(xiāng)村。”岳池曲藝工作者羅捷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用“鄉(xiāng)間村村皆曲藝”形容岳池曲藝盛況。羅捷介紹,從記事起,她的爺爺就在農家院壩、鄉(xiāng)村舞臺表演曲藝,當地紅白喜事要表演曲藝,逢年過節(jié)要表演曲藝,曲藝幾乎貫穿了每位岳池人的一生。
早期岳池曲藝多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在民間流傳。隨著時間推移,岳池曲藝從最初較為單一的說唱,逐漸發(fā)展出竹琴、清音、金錢板等20多種表演形式。而岳池曲藝的內容,也隨著時代發(fā)展不斷豐富。
“岳池曲藝讓民眾演、讓民眾看、讓民眾樂,它的題材和鄉(xiāng)村生活息息相關,讓老百姓喜聞樂見。”岳池縣文聯主席徐君介紹,誕生于岳池的金錢板作品《鄉(xiāng)村新貌》通過幽默風趣的唱詞和節(jié)奏感強烈的表演,生動描繪了岳池鄉(xiāng)村在產業(yè)發(fā)展、生態(tài)宜居、鄉(xiāng)風文明等方面的變化。
岳池曲藝資料圖?!≡莱乜h委宣傳部供圖
為讓岳池曲藝的農家之樂成為“大眾潮流”,岳池縣出臺了《岳池縣關于繁榮發(fā)展社會主義文藝的實施意見》等政策,設立200余萬元專項資金支持文藝人才開展創(chuàng)作活動。當地還開設“曲藝流動講堂”,邀請牡丹獎得主、國家級(省級)曲藝名家現場授課。
“岳池在學校開設‘曲藝興趣班’,推廣曲藝課間操,如今‘10后’已成為岳池曲藝傳播生力軍。”徐君介紹,岳池一年一度的曲藝廣場舞大賽,每年都會吸引上萬人參加。此外,當地還推行“拜名師學名藝”行動,選派優(yōu)秀年輕曲藝人才“一對一”拜曲藝大家、名師學藝,加速培養(yǎng)曲藝后備人才。
目前岳池全縣共有民間文化文藝隊伍447支,幾乎每個鄉(xiāng)鎮(zhèn)都有自己的曲藝隊。除了推出《紅杜鵑》《兩匹馬》《米香粉香》等一大批反映現實生活的曲藝佳作,近年來,岳池曲藝工作者還前往法國、馬來西亞、泰國等多個國家表演。
如何讓世界共享曲藝“農家樂”?“岳池曲藝主要用四川方言表演,2013年我第一次去法國表演時,曾擔心外國觀眾難以理解。”羅捷介紹,工作人員將曲藝中的唱詞翻譯成法語,在一旁的屏幕播出,最后演出效果超乎預期。“外國觀眾很喜歡中國原生態(tài)的民間藝術,喜歡這份來自中國農家的歡樂,現場掌聲、歡呼聲如雷鳴。”
2024年,羅捷在泰國曼谷表演岳池曲藝。 羅捷供圖
近年來,來中國旅游的外國游客越來越多,許多外國游客開始嘗試中國縣城深度游。羅捷說,在岳池表演曲藝,時常能看到臺下的“洋面孔”。為提升中外游客觀賞曲藝的體驗感,岳池搭建了鄉(xiāng)村曲藝戲臺、設置了景點曲藝觀賞體驗區(qū),成立了曲藝百花園。
把戲臺搭到院壩里,讓老曲藝變成新時尚。岳池縣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羅紅云表示,岳池曲藝百花園的曲藝劇場計劃每年演出1000場次,能滿足全國不同曲藝劇目駐場演出。“中外游客可以在曲藝百花園解鎖農家曲藝的‘新姿勢’和‘潮玩法’,來自中國農家的曲藝,將帶給世界更多歡樂。”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