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綜合 > 正文

良種良法戰(zhàn)高溫 陜西渭南旱地小麥豐收有“糧”方

2025-06-18 15:07:41來源:中新網  

廣袤田野麥浪翻滾,收割機轟鳴作響。截至15日,陜西渭南市收獲小麥439萬余畝,秦東大地金色麥田的收獲進度超99%,夏收收官在即。

面對今夏持續(xù)高溫的“烤”驗,旱地小麥豐收面臨巨大挑戰(zhàn)。然而,渭南市農業(yè)科學研究院精心選育的旱地小麥新品種“渭麥19”,其示范田平均畝產高達434.4公斤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豐收答卷。

6月初,來自渭南市農技中心、渭南市種子工作站以及蒲城縣、澄城縣、合陽縣農技中心的多位專家齊聚“渭麥19”號示范田,對其產量進行測產。經過面積測量、收割稱重、去雜、水分測算等專業(yè)流程,最終結果顯示,示范田平均畝產達到434.4公斤。

2025年6月,陜西關中地區(qū)一農田內聯(lián)合收割機在麥浪中來回穿梭?!⊥跞?攝

2016年,渭南農科院小麥育種團隊啟動“渭麥19”號的選育。選育團隊在保持品種抗旱、抗寒特性的基礎上,有針對性地強化其抗倒性。今年,雖然遭遇嚴峻的干旱天氣考驗,但科研人員采用蓄水保墑、精量播種、“一噴三防”等農業(yè)技術,實現良種、良法、良機的有機結合。“渭麥19”號在示范田自然生長,雖然沒有進行一次灌溉,但依然交出了良好的成績單。

旱地小麥的豐收關系到渭南糧倉的豐歉。多年來,渭南農科院小麥育種團隊持續(xù)深耕旱薄地小麥良種選育,努力破解旱地的“豐收密碼”。在2022年至2024年的全國旱地小麥品種比較試驗中,“渭麥19”號40多個種植點次的平均畝產達到了441公斤。今年,在寶雞、渭南兩市多地種植的300余畝“渭麥19”,都表現出了突出的抗旱穩(wěn)產性,已進入陜西省小麥品種審定生產試驗階段。

“今年‘三夏’前,中農實業(yè)提前給我們組織了安全培訓和農機檢修,還配備了全新的導航輔助設備,作業(yè)精度更高、速度更快。”富平縣農機手孫盼說。走進中農集團陜西實業(yè)發(fā)展有限公司的企業(yè)售后服務中心,維修師傅們緊張有序地對農機設備進行檢修保養(yǎng),接線員和應急服務隊24小時待命,配備專用維修車輛和工具,全天候巡回在各鎮(zhèn)麥收一線,現場解決農機故障。

與此同時,蒲城縣農業(yè)農村部門在做好前期技術培訓、機具檢修、作業(yè)證發(fā)放工作的基礎上,依托智慧信息服務平臺,及時做好機械調度,同時設立7個跨區(qū)域機收接待服務站,并成立應急作業(yè)隊和應急保障隊,促進機具有序、高效、安全作業(yè),全力保證夏收、夏種順利進行。

據了解,“三夏”期間,渭南市投入各類農機具9.5萬余臺(套),220個縣級技術指導組、1100余名農技人員走進田間地頭,“面對面”為農民群眾解決實際問題,同時組織80支農機應急作業(yè)服務隊、30支服務保障隊、12支志愿服務隊服務“三夏”,確保夏糧顆粒歸倉。(完)

標簽: 智能制造系統(tǒng) 福田皮卡

相關閱讀

精彩推薦

相關詞
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