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近日,一名女子在地鐵上強行要求乘客給女兒讓座,在遭拒后破口大罵,嚴重影響了車廂環(huán)境。
地鐵上人多擁擠,女子想讓女兒有個座位,這種心情可以理解。但用喝令的語氣強行要求乘客讓座,以“你是大學生就應(yīng)該讓座”對乘客進行道德綁架,這種強硬的態(tài)度卻讓人反感。如果該女子真的如她自己所言是一名教師,更應(yīng)該以身示范,明白“禮讓”之意,而非做出如此霸道行為。
尊老愛幼是我國傳統(tǒng)美德,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上也有老弱病殘孕專座等溫馨提示。為有需要的人讓座,越來越成為社會共識和廣泛行動。只是,讓座與否,應(yīng)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(chǔ)上。即便是合理需求,也不應(yīng)成為強硬索取的理由。近年來,地鐵上強制要求他人讓位的案例不在少數(shù)。上海地鐵上,一名老人以自己年紀大為由,暴力拉拽女乘客讓位;廣州地鐵上,一男子稱自己持有殘疾證,向乘客吐口水,迫使其讓位。不論是因為年齡還是身體原因,以強硬態(tài)度要求他人讓座,既顯示出自己的蠻橫和無理,也難以換來理解和禮讓。而對其他乘客進行語言攻擊、肢體拉扯,更是涉嫌違法。
社會良善的積淀,離不開禮讓者的自覺支持,也需要受讓者的謙和態(tài)度。送人玫瑰,手有余香;尊重他人,就是尊重自己。對讓座者真心道一聲感謝,才能讓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善意被傳播到更遠。(李江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