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綜合 > 正文

東湖評論:火車“聲聲慢”,枝城愜悠悠 新視野

2025-07-22 09:05:21來源:荊楚網(wǎng) ?(湖北日報網(wǎng))  

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
枝城,在中國地圖上,是一個小小的存在,然而,當生活在繁華都市中的你,當置身龐大而復雜高鐵站的你,偶然坐上這趟開往枝城的K922次綠皮火車,一定會體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安逸與自洽。伴著晃悠悠“哐哧——哐哧——”地節(jié)奏,在“聲聲慢”的溫柔意境中,可能閃現(xiàn)的某個瞬間或某個場景,讓你會有一種驀然回首的遇見或似曾相識的親切。

枝城火車站,或許不少人不是很熟悉,但于20世紀70、80年代的年輕人,卻是他們南下尋夢的第一站。喧鬧的老碼頭、硌得屁股生疼的三輪蹦蹦車、縱橫交錯的焦柳鐵路、擁擠繁忙的小站,擠成壓縮餅般的車廂……那里不僅存留著南來北往客商交換貨物的時代烙印,也承載著他們背井離鄉(xiāng)奔赴夢想的青春印記。從這里,從這個小站,跨過長江、經(jīng)過田野、穿越山脈,去往廣州、柳州、湛江等遙遠而繁華的未來。

20世紀70年代,隨著枝城長江大橋的竣工,焦枝鐵路與枝柳鐵路合并為焦柳鐵路,枝城站從“終點”變成南北動脈上的“咽喉”。大豆、煤炭、磷礦以及化肥等大宗物資從這里海量中轉、自如吞吐,半個世紀以來,枝城站憑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與鐵水聯(lián)運優(yōu)勢,成就了她在武漢鐵路局不可或缺的江湖地位。鄂西南老百姓的便利出行有她,生活無憂有她,省級示范鄉(xiāng)鎮(zhèn)枝城、百強縣市宜都、水電之都宜昌、知音湖北,這些熠熠生輝的榮光,更是少不了她的神來之筆。

當沉寂32天之久的旅客廣播于去年再次響起,枝城站似深秋那抹最濃的情感記憶,重生在這個高速時代。冬日暖陽般,以著發(fā)展與包容的溫暖舒展開現(xiàn)代人折疊太久的生活褶皺。是于少數(shù)需求的民生溫度,是于高速時代的情感堅守。夢想的小站,她依然古樸、天花板上的紅色五角星依然沒變。她依然輕巧便捷、坐在候車廳,鐵軌一覽無余。重生的小站,有了煙火氣,是三三兩兩拎著農(nóng)產(chǎn)品與家禽的老鄉(xiāng),是與高鐵車站無二的均等配置,是慢下來的詩意生活與似水流年。

厚重的古城墻、豐盈的長江水,給予了枝城火車站別樣的鐵骨與柔情。錚錚鐵骨撐起現(xiàn)實與夢想的美好生活,似水柔情串起前世與今生的詩意故事。如果說K922次綠皮火車的重啟是于高速時代的溫暖敘事,喚醒著一代代人的青春記憶,那K4627與K4628次旅游列車的增開,便是于當下漫享時光的浪漫表達。沿著鐵路,邊走邊看,感受《圍爐夜話》的親切溫暖、體驗《三峽千古情》的浪漫楚風……于城市發(fā)展的高歌猛進與山鄉(xiāng)巨變的音舞詩畫間,駛向春天,探尋最美的詩與遠方。

“當列車飛奔下一站的愛恨情仇,我仿佛看見車窗外換了季節(jié)……”汽笛聲響,或許你會想起李健的這首歌。車窗外,是流動的風景、是如畫的日出日落、是變幻的迷宮、是更遠的未來、是生命的春天……

稿源:荊楚網(wǎng)(湖北日報網(wǎng))

作者:杜彥(湖北宜昌)

責編:郭蕾

標簽: 觀察家網(wǎng) 最新資訊

相關閱讀

精彩推薦

相關詞

推薦閱讀